为研究基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程度,本文采用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外包进行质性研究。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包括: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与中国语境的契合性如何?在中国社区治理实践中,两种理论各自如何诠释基层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在实践中,街道官员如何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的合同承包关系?本文以竞争程度和监督力度为基本分析维度,用初始合作方式代表竞争程度,用日常监管和项目评估代表监督力度。对上海市某街道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政府发起、主办的非营利组织仍然倾向于扮演管家角色,同时,由于竞争性招投标和正式合同的推广,非营利组织正经历从管家到代理的角色转变。基层政府需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能力,以推动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