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学校撤并:政府应对农村生源减少的措施及其效率导向的动机探讨
作者:
余漫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字数:
14076字
所属图书:
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7.58-82
余漫
摘要:
学校规模扩大导致的“规模经济”,主要来自于社会成本或公共成本的下降。布局调整之后新增的成本,如无法就近入学而选择到距离较远的学校就读带来的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完全是由农村居民来承担的。因此从教育成本的实际负担主体来看,尤其是偏远地区,这种情况加重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带来的不公平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方政府固有的 “效率优先”的行为动机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低收入群体或缺乏选择能力群体获得和享受基础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关键词:
学校撤并
农村生源减少
农村学校布局
作者简介:
余漫:
女,任职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减贫以及相关教育、培训、交流和国际合作。著作有《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等。
相关报告
《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结论与讨论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与政策
第二节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
城乡学校数量和规模的变化
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之后点校运行困境
财政教育资源投入偏向城镇
第三节 地方政府“撤并”农村学校的行为分析
数据选取与统计分析
实证模型与估计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