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村庄整治的背景、理论依据和意义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年6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3854字
所属图书:
村庄整治效果和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6.19-36
崔红志
摘要:
村庄整治不仅解决了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和城镇结构体系上,创新和发展了现有的城镇化理论和城镇结构体系,其对理论发展和实践产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村城镇化
村庄整治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村庄整治对农民福利的影响
新型农村社区:郏县前王庄村
舞钢市张庄新型农村社区
卫辉市倪湾新型农村社区
光山县江湾新型农村社区
光山县上官岗新型农村社区
息县方老庄新型农村社区
息县李楼新型农村社区
兰考县董堂新型农村社区
睢县龙王店新型农村社区
文章目录
社区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
(一)社区定义与主要特征
(二)社区发展理论
(三)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国际经验
村庄整治的背景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明显缩小
(二)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三)工农关系不协调现象依然突出
(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十分明显
村庄整治的理论依据
(一)新型农村社区是产业、人口和社会服务功能聚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二)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多层次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人口多层次流动和聚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村庄整治的作用和意义
(一)村庄整治的作用
(二)村庄整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