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双重商品化与学生工的抗争——以F厂为例

作者:
苏熠慧 SuYihui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2152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研究(2015年春季卷 总第2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双重商品化——劳动力商品化与教育商品化——的机制及其对学生工的影响和学生工的回应。通过追溯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本文强调制度因素在推动双重商品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改革开放后的各种政策,劳动力商品化逐渐影响教育领域,并将教育卷入商品化进程。通过“工学结合”,也就是“实习”,双重商品化相互作用,带来了学生工的去技术、异化、生活碎片化以及工伤,导致学校的“道德合法性危机”,并引发学生工的抗争。本文认为,在职业技术学校发生“道德危机”的条件下,学生工通过使用道德话语来合法化自身的斗争,并运用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动员和争取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

抗争双重商品化学生工

作者简介:

苏熠慧: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学术研究聚焦于劳动社会学、性别社会学与青年研究。博士论文获2014年余天休优秀博士论文奖。其论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妇女研究论丛》、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中国社会学评论》)、Gender and Society(《性别与社会》)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

SuYihui: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法
·虚拟商品、双重商品化与道德力量
职业技术学校历史与双重商品化
  • 1.劳动力的商品化
  • 2.教育的商品化
  • 3.“工学结合” 劳动力商品化与教育商品化共同作用的机制
双重商品化对学生工的影响与学生工的回应
  • 1.去技术化与异化
  • 2.社会生活的碎片化
  • 3.工伤
  • 4.反抗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