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西方语言观的起源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
覃方明
出版日期:
2005年1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31937字
所属图书:
社会理论(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177-208
苏国勋
渠敬东
张旅平
摘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覃方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相关报告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合作新机制的生成
特洛尔奇学述与现代性问题的关联
从文化的角度看东亚现代性
东亚“第三条道路”:全球化时代社会学的新视野
社会学在东亚合作对抗“帝国”式全球化中的角色
世界主义社会及其敌人
世界都市导言
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基于渊源的再研究
泰勒诠释学思想的方法论解读
第三罗马与天朝大国:俄罗斯与中国宗教与哲学传统比较初探
文章目录
·
中西方语言观的定义
·
周易、道家与道的体悟:中国语言观的起源
·
数学、哲学与言的诞生:西方语言观的起源
·
语言观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