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月圆佳节瓜果“偷盗”民俗的文化意涵及社会功能
作者:
黄健美
出版日期:
2015年5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885字
所属图书:
同济社会学评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5.106-117
朱伟珏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国多个民族在月圆佳节期间流行的瓜果“偷盗”习俗,包括土家族、侗族、苗族和汉族等地区的相关实践。这些习俗尽管被视为负面行为在常规生活中受到禁止,但在特定节日却得到许可,并拥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和社会功能。文中详细分析了“偷盗”习俗背后的巫术思维、心理压力释放以及人际互动仪式链的生成等多重社会心理机制,揭示了其在促进社区凝聚力、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文章也指出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偷盗”习俗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反映了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流变特征。
关键词:
习俗
偷盗
瓜果
月亮
作者简介:
黄健美:
相关报告
法律与习俗之间的性别因素——从性暴力个案看妇女权利的法律保障
文章目录
·
月圆佳节忙“偷盗”
月圆佳节的瓜果“偷盗” 祈子 祈福的文化意义赋予
(一)月亮的文化象征意义
(二)瓜果的文化象征意义
(三)“偷盗”及其仪式化
月圆佳节中瓜果“偷盗”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祈子祈福的社会心理寄托
(二)心理压力的释放仪式
(三)互动仪式链的生成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