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幕是“城中村改造”。一般人获得的印象是:改造城中村广受欢迎,城中村的原居民尤其欢迎“改造”。原因之一是城中村改造中没有“输家”,也就是说政府、开发商和村民都能从此事中获益。三者之中,城中村村民应该是最大赢家,因为他们“在拆迁中都发了大财”。这是由媒体传播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但是从我们研究过的北京、深圳和昆明三个城市来看,这项没有输家的城市改造大业不如想象得那么顺利。例如深圳是启动城中村改造比较早的城市,2004年政府计划在5年内将境内的城中村全都纳入改造范围。深圳改造城中村的基本路子是拆平重建。实际上深圳的路子奠定了后来全国各地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模式。2008年2月昆明市“向336个(后扩容到381个)城中村宣战”,政府计划用5年时间将之拆迁改造完毕。北京最近一轮向城中村宣战是在2009年,当时启动“2+50个重点村实施改造工程”。原计划在两年内改造50个重点村之后,再对其余200多个城中村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