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作者:
李建华
出版日期:
2014年4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字数:
5871字
所属图书:
2014年湖南社会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04.318-324
唐宇文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公民参与是公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公民意识、培育公共精神,形成参与文化,才能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内在动力。社会不仅要保持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而且要确保人们进入公共领域时积极的文化姿态。公民切实参与社会治理的先决条件就是拥有稳定的常态人口。构建常态的准入机制是保障公民参与落到实处的坚实基础。否则,公民参与就可能流于形式,成为缺乏确定性和连续性的公共现象。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建立在公民自愿、自觉基础之上的公共政治活动,直接影响公共生活的秩序和质量。规范公民参与行为,保证参与的有效有序进行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本质要求。公民参与如果偏离一定的程序和制度,就容易引发集体无意识、集体非理性、参与失序等现象,严重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组织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合法公民团体和组织,能够提升参与的代表性、公信力和目的性,更为充分地体现公共理性。同时,对公民组织进行系统管理,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其参与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效率。
关键词:
管理
治理
公民
公共
组织
作者简介:
李建华:
长江学者(2009年),湖南城市学院院长,中南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公共性与家庭主义——社会秩序的基础性原则辨析
公民社会、善治与民间组织发展
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解构
中国包容性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导论
深圳市公共医疗体系改革及其财政可持续投入研究
中国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1978~2001年
税制与国民幸福相关性探析——国民幸福状况之税制视角评估及其优化途径
新公民在成长:“5·12”地震灾害中的“80后”志愿者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结构、现状及其后果——来自ISSP 2003的证据
文章目录
·
加强文化引领,确保参与意识到位
·
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参与机制健全
·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参与行为规范
·
加强资源整合,确保参与组织优化
·
加强评估监督,确保参与回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