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家庭的社会交往
作者:
余洪波
出版日期:
2012年5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891字
所属图书:
广东民生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5.106-117
涂洪波
摘要:
在中国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不管是在农村社会还是在城市社会, 关系主义基本上都具有伦理本位的导向特征, 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虽然当今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 但人情与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独特的运作空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注重礼节、 讲究人情往来的国度, 在现实中通常会表现为家庭之间的各种交往、 互动以及馈赠礼物等。 在当今社会, 我们已经很难看到 “ 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人际往来了,社会关系的培育及延续常常伴随着各种名目的人情往来。 无论是亲朋、 好友之间还是同事、 同学、 老乡之间, 人们都比较重视人情往来和请客送礼, 极力避免由于不恰当的举措而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家庭交往与人情往来的背后已不是单纯的、 传统的礼尚往来, 更多的是带着功利性目的的交易色彩, 人情的往来最终使得面子、 信任、 规则等社会机制在熟人社会内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广东省
广东家庭
社会交往
作者简介:
余洪波:
相关报告
雾霾文化的网络社会学考察
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社会生活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研究报告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研究概述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研究思路与方法
城市社会交往
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社会交往与日常活动
成年人的日常活动与社会交往
分报告一 宁夏海原县乡村小学教师调查报告
2013年我国居住空间类型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途径——基于空间视角的探讨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家庭生活的日常语言
第二节 家庭交往的基本情况
与亲友家庭的交往
与邻里家庭的交往
家族内部的交往:祭祖、扫墓活动
第三节 家庭之间的人情往来
广东家庭2010年送出礼物、礼金的情况
广东家庭送礼的城乡差异比较
广东家庭送礼的不同区域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