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后,在全国性一次次“破除迷信”的浪潮中,有组织的一贯道、归根道、朝山会等遭到了禁绝。草塘的庙观中,除了上五显庙民国11年建草塘小学时拆除、后岩观毁于两次火灾之外,其余的寺庙大多毁于解放初期清匪反霸和“大跃进”时期,戏楼也在“文革”开始后不久于1967年初被拆除。带着宗教色彩的民俗活动——龙灯会玩龙也被禁止,其他一些宗教活动也基本被禁绝了(当然,不能说在此期间宗教活动完全被禁绝了,祭祖、节庆礼仪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民俗活动仍然存在,算命等数术活动也在农村秘密进行)。改革开放后,草塘的宗教活动逐步得到复兴,不仅传统宗教重新兴起,天主教、基督教等也活动频繁,到了今天,庙宇虽然在数量上与解放前仍不可同日而语,但也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本章将着重介绍草塘传统宗教的复兴状况,考察各种宗教组织和宗教人物是如何共同铸就了草塘新一轮的宗教热潮和宗教狂欢。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繁荣背后的社会含义也发生着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动力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