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北京为例

作者:
陆小成 刘懿萱
出版日期:
2013年8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044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结构、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为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具备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参与经验较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参与制度不健全,建设经费紧缺,资源获取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需要加强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制定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财政投入和扶持政策,培育功能健全、多元参与的社区社会文化组织,努力探索和创新社区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

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与

作者简介:

陆小成:1978年生,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清华大学科技政策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兼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北京城市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首都发展、公共管理、城市治理、低碳创新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50多项。出版专著《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首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都发展核心要义》等16部。在《科学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城市发展研究》等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中文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发表三报一刊理论文章7篇。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项。获得民政部、湖北省政府等研究成果奖多项。

刘懿萱:刘懿萱,湖南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公共服务。

文章目录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 (一)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必然要求
  • (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结构、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要求
  • (三)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必然要求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一)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
  • (二)主要问题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选择
  • (一)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优化和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环境
  • (三)规范公共财政的支出政策,健全社区社会组织财务监管制度
  •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体系,培育功能健全、主体多元、激励有效的社区社会文化组织
  • (五)探索和创新社区组织引进或自主开发技术先进、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数字的服务网络,参与公共文化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