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治理视野下群众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

作者:
段华明
出版日期:
2014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414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做好新阶段的群众工作,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应对不适应、不适合、不恰当、不适宜、不适当的挑战,与时俱进地研究具体的变化的人民群众,扩大联系群众的范围和视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两个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要有因势利导的新思维,深入“权力的傲慢”与“民粹主义”层次,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前置程序,将人民群众与权力、权利、资本的关系理清楚;要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领导干部不要躲避群众,不要回避问题,正确把握群众工作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群众工作群众路线社会治理辩证关系

作者简介:

段华明:1957年生,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岭南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致力于灾害社会学研究,著作有《灾害社会学研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城市灾害社会学》等11部,论文400多篇。

文章目录
应对群众工作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挑战
  • 怎样解决干部离群众越来越远,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甚至“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不融洽问题?
应对群众工作老大难问题不适合的挑战
  • 怎样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两个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
应对在不同群体间站位不恰当的挑战
  • 怎样看待今天党各方面资源都更加丰富了,反而感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进一步明确我们党执政是代表谁、为了谁、站在哪一边的问题。
应对党群干群关系理念不适宜的挑战
  • 怎样看待共产党离不开人民群众,是目的还是手段?干部权力来源于人民,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
应对群众工作本末处置不适当的挑战
  • 怎样处理好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关系,为老百姓造福和工作业绩的关系?人民群众应当是信任政府还是监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