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对2010年雨季中国重大地质灾害的解读
作者:
范晓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89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4.63-71
自然之友
杨东平
摘要:
我国的西部山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的灾害易发区。近几年,关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也有很多讨论,有的观点认为地质灾害主要是自然因素引发的,也有的观点认为人为因素不容忽视。本文以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为例,剖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并对灾害预警以及灾后重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地质灾害
泥石流
灾害预警
作者简介:
范晓: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相关报告
基层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研究——以四川汶川县映秀镇为例
灾害是大自然给人类纠错的手段——从泥石流、旱涝灾害谈起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简述
西部山区自然灾害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
灾害与群体:基于社会脆弱性视角的国外研究述评
风险评估:目标聚焦和集中力量
灾后社区扶贫模式
社会工作对灾后社会建设的作用研究——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个案
地震对灾区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以绵竹市清平乡为个案
灾后农村社区多元治理的实践与反思——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为个案
文章目录
·
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影响
·
迁移新址,还是原地重建?
·
地震预报与滑坡泥石流预警,孰重孰轻?
·
灾后重建,需要什么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