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与基本价值观

作者:
周沛 曲绍旭 张春娟
出版日期:
2012年6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5126字
所属图书: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其基本特征之一在于,大部分的实践过程和工作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系统理论基础知识之上,而非仅仅依赖于社会工作者个人的经验与悟性。因此,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其他实务领域社会工作者所需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也同样需要。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满足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殊需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周沛:哲学博士,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区治理、残疾人事业发展等;讲授“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社会福利体系研究》《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概论》等多部著作或教材,发表CSSCI 论文数十篇,有较高的转引率与转载率。

曲绍旭: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候选人,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及残疾人社会服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和引用。

张春娟: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候选人。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发表《社会流动对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冲击》等论文数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 社会型残疾理论与社会排斥理论
  • 回归社会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
  • 正常化理论与增能理论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 残疾人工作基本理念
  •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残疾人与残疾人工作
  •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要求与运用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知识体系
  • 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与知识
  • 残疾病理知识与心理学知识
案例分析 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增能理论的运用
  • 增能理论在智障人士“阳光之家”个体层面的运用策略
  • 增能理论在智障人士“阳光之家”社区层面的运用策略
  • 增能理论在智障人士“阳光之家”社会层面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