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商居分离”:社区重建的另一种模式——以武汉市汉正街为例
作者:
邓万春
出版日期:
2012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5446字
所属图书:
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7.28-4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
摘要:
就市场和社区合作的理想模式而言,目前我国提倡的商业示范社区或社区商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社区商业或商业示范社区的定位是“便民而不扰民”,虽然在社区内或周边布局商业网点,但这些商业网点要么规模受到控制,要么和社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布局在社区内的一般规模有限,并且经营服务项目和社区居民的生活直接相关;较大的商业中心则布局在社区之外,和社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在这种模式中,社区商业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此过程中商业发展也得到促进。
关键词:
社区重建
商居分离
商居混杂
社区价值
作者简介:
邓万春: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和农村发展问题。
相关报告
我们需要怎样的居住空间
自由新空间:“现代社区”构建的居民新发展空间
老年人与地方营造:一项跨学科灾后社区重建的行动研究
“我是谁”:社区身份和认同的重建
文章目录
·
问题
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史
(一)西方的理论与历史
(二)中国的历程
汉正街 从“商居混杂”到“商居分离”
(一)商居混杂
(二)商居分离
讨论与结论
(一)市场价值与社区(会)价值 从和谐到分殊
(二)“商居分离” 逆滕尼斯过程
(三)市场与社区(会) 分离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