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们需要怎样的居住空间

作者:
朱伟珏 范文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4991字
所属图书:
城市社会学评论·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借助同济大学社会学系2014年实施的“上海市社区综合调研”数据,从“信任”、“互惠”、“社会网络”三个维度测量社区空间的开放程度与社区社会资本存量之间的关联,并从社区层面发掘社会资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保持居住地稳定性和开放的社区空间有利于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在封闭式社区(主要指新建商品房)中,住户的社会网络无法有效转化成邻里间的互惠意愿和行为,加剧了社区的碎片化和社会分异。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告一段落的情况下,本文的研究为将来不增加额外投入提升社区凝聚力和生活品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社会资本社区规划社区重建社区空间封闭式社区

作者简介:

朱伟珏:女,1961年生,博士,出生于中国上海市,1989年赴日留学,获得名古屋大学社会信息学博士学位,1998~2002年任教于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2002年回国,同年进入同济大学社会学系工作,现任同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城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上海社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理论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政治社会学。著有《布迪厄“文化资本”研究》一书,发表《超现实主义与精神分析学》《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文化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象征差异与权力——试论布迪厄的象征支配理论》《信息社会学理论概述》《消费社会与自恋主义》等多篇论文。

范文: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社会学系讲师。

文章目录
问题与背景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背景
研究维度与研究假设
  •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维度
  • (二)研究假设
数据、变量与统计模型
  • (一)数据描述
  • (二)变量
  • (三)统计模型
研究结果分析
  • (一)社会资本的分布特征
  • (二)多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