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反思:社会政策的视角

作者:
岳经纶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字数:
19150字
所属图书:
社会政策与“社会中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社会经济转型。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纵观过去30年我国社会保障的政策和实践,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一种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制正在确立;另一方面,公众的一些基本需要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要服务于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缺乏明确的社会政策导向;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施政理念的提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始有了较鲜明的社会政策思维,人类需要的满足和公共福祉的增进开始成为社会保障改革的出发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经历从“社会身份本位”的社会保障(social status-based social security)向“人类需要本位”的社会保障(human need-based social security)转变的过程。为了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社会变迁能够增进公共福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该以建立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为目标模式,使福利社会和民主政治及市场经济一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支柱。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

岳经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和教育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和顾问;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和公共管理学科“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从事社会政策、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四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担任多个中央及地方党政机构的决策咨询专家。

文章目录
·社会保障概念 西方与中国
·社会政策及其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市场转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身份本位社会保障制度的嬗变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反思 社会政策的视角
·结语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