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集体资产分割中的多重逻辑——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与“村改居”实践

作者:
刘玉照 金文龙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20859字
所属图书:
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资本创造”和“劳动创造”的差异,曾经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争论中,关于资本和财富创造合法性理论的一个基本分歧所在,而“天赋村籍”曾经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维持稳定和良好秩序的基础,“管理者贡献”则始终是公有制经济下让人非常纠结的一个话题。本文通过对发生在上海、宁波、广州、深圳、济南的一系列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造和“村改居”实践的考察,分析在传统集体主义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人们如何理解集体财富的起源和确定集体成员的边界,据此来探讨在这一轮产权改革过程中,集体资产分割背后的多重逻辑基础。
关键词:

集体产权村落共同体资本创造劳动创造天赋村籍管理者贡献

作者简介:

刘玉照: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和城乡社会学,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现为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上海社会学学会秘书长、上海市人口办人口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

金文龙: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农龄股与“劳动创造”
·原始贡献股与“资本创造”
·人头股与天赋村籍
·干部贡献股与管理者贡献
·分财还是分资?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