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群社会资本的衡量——一个对自组织能力的衡量

作者:
罗家德 帅满 方震平 刘济帆
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4851字
所属图书:
灾后重建纪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衡量社群社会资本之前,我们还要问社群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有什么不同呢?社群指涉的是一个小集体,是由与自己有着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网络,主要由个人的社会连带组成,成员之间不是直接认识就是两步距离可达的间接关系,人数有限,所以信息流通容易,成员间知根知底,较不易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后者则是指一个大集体,如国家、社会、城市等,主要是陌生人组成的群体,因为共同生活的规范在陌生人当中也可产生团结,所以这是一种依赖于普遍认同而形成的大群体。面对以亲缘、地缘、人缘、共同兴趣和共同记忆为基本形式的共同体,个体形成的社群是一种有具体关系的网络;面对相互不认识的人,只有通过共同认同、公共意见和意志,才能形成成员对集体的感知。

仅仅从范围和基础上看,我们就可以察觉前后两种社会关系网络的不同,社群的边界相对封闭,人数较少,是内部连带密度高的社会网;而集体则是边界较开放、人数众多,成员大多相互陌生,连带密度低的社会网。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从社会网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乡村社区中居民的社群社会资本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社群社会资本自组织能力关系维度认知维度结构维度

作者简介:

罗家德:(1960~),男,祖籍四川,出生于台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元智大学资讯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博士、经济学以及应用数学硕士,师从格兰诺维特。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CMPM及DBA课程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组织研究、社会网分析、经济社会学。现为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负责人,并在国际国内多个中国管理学研究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在学术领域致力于将社会网研究应用于经济社会现象以及企业管理,做社会网研究以及关系管理学的推广者。著有《社会网分析讲义》《中国人的信任游戏》《中国商道》《中国人的管理智慧》等书。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组建了清华大学可持续性乡村重建团队,该团队协助震区一个羌族村寨进行灾后重建与社区营造,并以社会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社区自组织的议题。

帅满:

方震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

刘济帆:

文章目录
·社群社会资本的测量
数据、变量与测量
  • (一)数据
  • (二)变量
·分析结果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