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方震平
机构:
个人简介: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

  • 灾后重建纪事
    帅满刘济帆罗家德 方震平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书提出了一个自组织的观点来分析灾后重建的过程。在汶川震后的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与各类民间组织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社群的力量至关重要。良好的社群内集体社会资本,即社群社会资本,是促成自组织成功的关键。社群社会资本高的社群可以较有效地帮助其成员进行灾后恢复,参与社群活动多的成员也可以从自组织的救灾与重建活动中得益,从而加速灾后的恢复。本书收集了汶川地震灾后的长时期定性资料,并在四年中三次收集了定量追踪调查的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个配适度良好的社群社会资本的衡量模型,其包含关系、认知、结构三个构面,且两两互相影响。建构出社群社会资本及其指标后,本书将其作为自变量,分析其构面对救灾或重建活动、特殊信任、心理健康和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社群社会资本对于救灾或重建活动、特殊信任、心理健康和政府满意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 灾后重建中自组织的故事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文介绍了灾后重建中自组织的故事,主要包括:一、自组织理论;二、汶川大地震后重建的案例;三、本章小结。
    关键词:
  • 引入社群社会资本于重建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文介绍了引入社群社会资本于重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衡量社群社会资本;二、定性研究方法;三、定量研究方法;四、定量调查中被访者特征分析;五、本研究的特色。
    关键词:
  • 社群社会资本的衡量——一个对自组织能力的衡量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在衡量社群社会资本之前,我们还要问社群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有什么不同呢?社群指涉的是一个小集体,是由与自己有着共同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网络,主要由个人的社会连带组成,成员之间不是直接认识就是两步距离可达的间接关系,人数有限,所以信息流通容易,成员间知根知底,较不易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后者则是指一个大集体,如国家、社会、城市等,主要是陌生人组成的群体,因为共同生活的规范在陌生人当中也可产生团结,所以这是一种依赖于普遍认同而形成的大群体。面对以亲缘、地缘、人缘、共同兴趣和共同记忆为基本形式的共同体,个体形成的社群是一种有具体关系的网络;面对相互不认识的人,只有通过共同认同、公共意见和意志,才能形成成员对集体的感知。仅仅从范围和基础上看,我们就可以察觉前后两种社会关系网络的不同,社群的边界相对封闭,人数较少,是内部连带密度高的社会网;而集体则是边界较开放、人数众多,成员大多相互陌生,连带密度低的社会网。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从社会网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乡村社区中居民的社群社会资本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 社会资本变化情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社会资本,尤其是社群社会资本,将是本研究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用来分析灾后各个社经心理变量恢复的情况,所以下面我们将对受灾民众的社会关系网变量进行统计性描述,主要还是着重这些个人社会网在重建过程中恢复的情况。这些个人社会网可以得到两类指标,一类是个体社会资本;一类是前面一章建立的社群社会资本模型。这两类社会资本都将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作为自变量分析其对各因变量恢复情况的影响。下面分析的拜年网数据只有在2009年5月第一次施测时,请灾民回答他们震前2008年春节时的拜年情况,而2010年11月第二次调查和2012年4月的第三次调查基本上都是问当年春节的情况。所以可以从三期调研中看出拜年网是否能够回到震前水平。但是其他的社会网,工具网和情感网,以及心理认知、态度变量,如社会信任、社区认同和健康自评等,第一期就只能调查当下的心理状态。对此我们无法作震前、震后以及重建后的比较,只能分析震后不同时期,板房期、房屋重建期以及重建完成后的变化。在下面的描述性统计中,我们展示在图中的各项指标是各类别排除掉缺失值后占有效样本的比例。
    关键词:
  • 重建基本情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文是重建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一、被访者经济情况分析;二、重建参与的分析;三、问题的提出;四、理论探讨与假设提出;五、变量与模型;六、结果分析;七、结论。
    关键词:
  • 社会信任恢复情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文介绍了社会信任恢复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一、社会信任;二、特殊信任;三、理论探讨与操作过程;四、研究方法与操作过程;五、分析结果;六、总结与讨论。
    关键词:
  • 心理健康恢复情况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文介绍了心理健康恢复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一、灾后健康的情况分析;二、心理健康恢复;三、分析方法与结果;四、结论与讨论。
    关键词:
  • 村民对政府满意度的变化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文本是村民对政府满意度的变化分析,主要包括:一、对政府信任的变化;二、社会资本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
    关键词:
  • 社会资本对政府满意度的跨层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文是社会资本对政府满意度的跨层分析,主要包括:一、理论探讨与研究假设;二、研究方法与操作化过程;三、多层线性回归模型(HLM)及结果分析;四、总结与讨论。
    关键词:
  • 乡村社区的双重断裂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本书主旨在于在中国乡村社区的环境中以自组织的视角分析灾后重建恢复的情况,提出了一个自组织过程中内聚能力的衡量方法,建构了社群社会资本的主要构成维度,包括关系、结构与认知三个维度,并讨论了各维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汶川震后乡村社区调查数据的分析,本书发现关系型社群社会资本、结构型社区社会资本、认知型社群社会资本两两相互影响。建构出社群社会资本及其指标后,本书将其作为自变量,分析其构面对救灾或重建活动、特殊信任、心理健康和政府满意度的影响。社群社会资本概念及其三构面的内部关系均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它作为一个较少被研究的自变量,在救灾或重建活动、特殊信任、心理健康和政府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中,均被证实有一定的影响力。社群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及其测量指标的确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而言,自组织过程是一个中观层次的过程分析,社群社会资本则是这个过程中衡量任一时期社群内聚力的一个静态的定量指标,可以桥接微观的个体社会资本与普特南意义上的宏观集体社会资本,对于宏观理论落实到中层理论,再扎根于实证分析,贡献了一份学术力量。实践意义上,社群社会资本的测量对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社群社会资本可以测量出不同社群内部的社会资本存量及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结构形态,这对于政府部门制定区域决策、社会团体进行相应的社区辅导等均有指导意义。社会建设的应有内涵之一是社群及社区建设,通过社区内部形成活跃的自发组织、繁密的横向社会纽带等,以由下而上的自组织力量参与社会上各类的公共事务,从小集体的经济发展、社区内社会福利供给、专业及产业社群专业伦理建设,到组织众多民间组织以完善社会治理,社群社会资本得以区分出小集体的内聚与合作能力,并能够区隔以陌生人为主的大集体的认同与集体意识。这对研究上述社会建设议题极有助益,并可以作为“桥”进一步探讨大集体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建设。本书重点在探讨社群/社区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以汶川大地震为切入口,探讨社群内自下而上自组织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因此收集了从受灾初期到重建完成的资料,包括定性的社会干预和深度访谈,也包括了定量的四年三期问卷调查数据。我们的定性研究分析了灾后重建中自组织的形成过程以及自治理机制的建立过程,并写成《云村重建纪事——一次社区自组织实验的田野记录》一书;定量研究的初步成果呈现在本书中,即是以社群社会资本分析重建恢复的情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