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性别与农村妇女贫困
作者:
赵群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1288字
所属图书:
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5.81-109
王云仙
赵群
摘要:
2010年,中国新世纪十年扶贫规划进入最后一年,在新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背景下,在新的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措施中,应重新审视扶贫政策,也应运用更为宽泛的概念去度量贫困现状。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中国十年的农村反贫困政策和措施,衡量进步、发现挑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反贫困政策
农村妇女贫困
性别敏感度
作者简介:
赵群: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博士,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相关报告
总论 社会性别与中国妇女反贫困——概念、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少数民族妇女与贫困
贵州政府区域反贫困政策与实践
社会性别与妇女反贫困:现状、挑战、建议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性别敏感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妇女与城市贫困
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发展报告(2017)
向贫困宣战:美国反贫困项目的有效性分析
学者对谈:贫困治理与反贫困政策实践过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城市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社会性别不平等与中国妇女贫困
中国农村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但仍缺乏贫困人口的分性别数据
贫困与不平等之间的联系
农村贫困是否有一张女性的面孔
第二节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演进与取得的进步、未来的新特点与趋势
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演进与取得的主要进步
农村贫困的新特点
中国减贫政策和措施对妇女的关注
第三节 农村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中缺乏社会性别敏感性的问题
整村推进和参与性扶贫规划
扶贫贴息贷款和小额信贷
异地扶贫搬迁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培训
第四节 增强农村反贫困政策和措施的社会性别敏感性的政策建议
拓展贫困概念,并加强对新生贫困问题的研究,增强与反贫困有关各方工作的协调性
建立反贫困效果评估制度,完善分性别的贫困状况监测指标
进行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反贫困干预
把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县、村级扶贫规划,建立贫困妇女参与扶贫规划的机制、渠道,探索有效的方法
建设社会性别与反贫困的分析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