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将慈善调查进行到底:声势浩大的公众慈善扒粪运动
作者:
杨维东
出版日期:
2013年1月
报告页数:
36页
报告字数:
3204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1.74-109
康晓光
冯利
摘要:
Web2.0时代, 博客、 微博、 论坛等新兴社交媒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监督角色, 一时间人人都成了慈善扒粪者。 社会公众的质疑不仅令资深慈善组织、 社会名人、 企业经受着重重考验, 也让草根慈善组织头痛不已。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慈善组织的行为透明化、 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慈善调查汹涌之势? 又是什么原因让公众如此痴迷于此? 背后是什么在推动? 目前汹涌的公众调查是将趋于常态化, 还是只是特殊时期昙花一现的公众集体行动? 它对转型期的中国慈善事业又将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扒粪运动促成了美国的进步运动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今天公众的慈善调查能否担当净化中国慈善环境进而整肃社会的重任, 我们将拭目以待。
关键词:
中国
公众慈善
扒粪运动
慈善调查
作者简介:
杨维东:
相关报告
中国社会政策的概念、议题与挑战:一个框架描述
中国的“最低生育率”:全球视角和地方视角的思考
资产建设与儿童福利:兼论儿童发展账户在中国的可行性
反思式学习在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应用——以中山大学实习课程为例
中国国家人口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人口转变与政策分析
2004~2005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异地重生:少数民族水电工程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绪论
城市化与中国新成长阶段
治理中国的儿童:治理术、道德和“素质教育”
文章目录
·
引言
公众慈善扒粪运动汹涌来袭
1.什么是公众慈善调查
2.火山爆发般的慈善调查
3.劈头盖脸而来的慈善调查
走进公众慈善扒粪运动
1.公众慈善调查对象多样化
2.公众慈善调查的动机与能力
3.公众慈善调查方式
4.公众慈善调查的效果
公众慈善调查存在的问题
1.协调不够
2.法制化程度不高
3.专业性不强
公众慈善调查将往何处去?
1.被调查对象公关能力加强
2.政府加强监管
3.慈善组织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