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城市化与中国新成长阶段

作者:
李培林
出版日期:
2013年9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4611字
所属图书:
当代中国城市化及其影响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已经超越了起飞阶段,进入新成长阶段。在新成长阶段,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劳动成本上升、投资效益下降、出口受阻、劳动供给关系巨变、老龄化加速、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国内消费拉动经济乏力等,这些问题和挑战都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人们在不断追问,中国会像一些起飞国家那样,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新的突破和跨越的途径在哪里。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城市经济

作者简介: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文章目录
从起飞阶段到新成长阶段
  • 1.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国家发展的巨大引擎
  • 2.城市化发展形成区域梯度推进格局
  • 3.城乡差距扩大速度明显减缓
  • 4.破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新主题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和作用
  • 1.中国进入以城市人口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 2.城市化进程达到中期阶段
  • 3.不断突破预期的城市聚集经济效益
  • 4.城市成为主要消费市场
  • 5.结构变动的弹性和土地升值对于资本积累的意义
  • 6.城市成为服务业空间和创新源泉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
  • 1.巨大的城乡差距
  • 2.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和工业化
  • 3.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
  • 4.城市土地集约效益薄弱
  • 5.“城市病”和“乡村病”的显现 大气污染、交通拥堵、乡村凋敝
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 1.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 2.提高大城市的集约能力
  • 3.发展城市群网络
  • 4.建设好小城镇
  • 5.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
  • 6.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