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总论

作者:
王振耀 高华俊 柳永法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843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构建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背景及过程;其次课题组突破构建指数单一评价政策执行效果的做法,增加评价省级社会政策环境,以及分析判断发展趋势的内容,经过努力,总结了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体系形成的一些特点;最后总结了我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救助扶贫开发进步指数老年社会福利

作者简介:

王振耀:男,生于1954年,河南省鲁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博士、教授。致力于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和养老服务研究。联合发起“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参与筹建中国农村直接选举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四级响应体系,在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首创“一省帮一重灾县”对口支援模式,参与了孤儿津贴、老年人高龄津贴等多项国家基本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工作。198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著有《迈向法治型选举的历史逻辑》、《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村民自治前沿》、《善经济论纲》《重建现代儿童福利制度: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4)》等。主要从事公益与慈善、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应急管理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研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

高华俊: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1982年-1987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至1990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9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学位。曾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社会救济处处长、最低生活保障司城市处处长、社会救助司农村处处长等职。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发表过《农村社会救助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进路》《2006-2010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报告》等多篇论文。

柳永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政策研究专员

文章目录
·构建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背景
构建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过程
  • (一)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定位
  • (二)构建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体系思路和原则
  • (三)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采集和生成的基本方法
  • (四)自主设计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数据的生成
  • (五)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赋权的基本方法
  • (六)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测算方法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 (七)概念说明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主要特点
  • (一)评价省级社会政策环境
  • (二)自行设计评价指标
  • (三)评价内容点面结合
  • (四)分析社会政策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指标体系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测量结果
  • (一)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省份排名与特点
  • (二)2012年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省份排名与特点
  • (三)2013年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省份排名与特点
  • (四)2014年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省份排名与特点
  • (五)2012~2014年中国社会政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