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振耀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个人简介:男,生于1954年,河南省鲁山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博士、教授。致力于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和养老服务研究。联合发起“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参与筹建中国农村直接选举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四级响应体系,在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首创“一省帮一重灾县”对口支援模式,参与了孤儿津贴、老年人高龄津贴等多项国家基本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工作。198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获行政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著有《迈向法治型选举的历史逻辑》、《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村民自治前沿》、《善经济论纲》《重建现代儿童福利制度: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4)》等。主要从事公益与慈善、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应急管理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研究。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
  • 系统建设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
    高华俊 副主编 ; 王振耀 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本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2014年普惠型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系统推进情况,具体分析了我国在政府补助、国家监护和医疗资源供需等方面,对孤儿、困境儿童、重病重残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的福利体系建设情况,并从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发展和社会公益参与等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改进、改善且逐步走向规范的过程,从而表明我国当前建立了与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更相适应的儿童福利制度。同时,本书也提出了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改进的目标,值得该领域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参考。
  •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报告(2016)
    柳永法高华俊 副主编 ; 王振耀 主编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自主研发,运用指数工具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慈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四大社会政策领域的发展状况与政策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推动社会政策的不断创新、优化和进步。《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报告(2016)》是该指数研究首次出版的成果,主要对2012~2014年中国社会政策发展进行分析评价。
  •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报告(2018)
    高玉荣 柳法永高华俊 副主编 ; 王振耀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自主研发,运用指数工具对2015~2016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慈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四大领域政策创新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客观反映各地排名的位次,分析判断社会政策发展趋势,为各地政府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社会政策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本书是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第二次出版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国社会政策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 总论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首先概述了构建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背景及过程;其次课题组突破构建指数单一评价政策执行效果的做法,增加评价省级社会政策环境,以及分析判断发展趋势的内容,经过努力,总结了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体系形成的一些特点;最后总结了我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
  • 中国慈善进步指数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并向现代化转型的五年。中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慈善法》的落实和慈善法律体系的完善、组织的专业化、慈善事业对经济社会贡献力的挖掘,以及社会公众慈善参与意识的提升等,是慈善事业未来健康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国慈善进步指数指标体系以及省份排名及其特点等方面概述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 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化的主要特征,我国养老政策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但是,养老护理体系建设、民办养老机构支持体系建设、投融资模式发展、管理体制优化等一系列结构性的矛盾还未真正解决,“十三五”期间亟待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全面开拓养老服务业发展新局面。本文主要从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指标体系以及2012~2014年的省份排名及其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老年人政策发展趋势。
    关键词:
  • 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经过“十二五” 期间的努力,中国建立了孤儿生活保障补贴制度并向更多儿童扩展,儿童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制度保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保障功能逐渐消解,家庭保障功能不断弱化,儿童的需求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些困难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已基本满足儿童生存需求,正进入为满足儿童保护需求,优化国家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等系列儿童福利制度的新阶段。本文主要从我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指标体系以及省份排名情况及其特点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儿童政策面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 中国残疾人政策进步指数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十二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我国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和全社会评价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基本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残疾人政策进步指数指标体系以及省份排名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我国残疾人政策发展趋势。
    关键词:
  • 附件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主要是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研究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三级指标汇总、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赋权表、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解释与来源表、国家社会政策省级本地化率政策列表、省级社会政策创新度政策列表五个附录资料。
    关键词:
  • 法治社会重构中国公益事业大格局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及依法治国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公益事业进入了一个组织规模快速增长、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格局不断调整优化的提速转型期。处于社会建设和创新潮流中的公益事业取得了很多成就,也面临着深层次的挑战。这些成就和挑战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中等发达水平、社会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慈善事业多年探索发展的综合结果。当公益事业发展的内生性力量在法治社会土壤中萌芽时,中国数千年文化中蕴藏的“善”将得到激发和引导,走向既重视情义、又讲究法理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模式。这种态势将对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
  •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慈善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伟大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作用值得我们从历史传统与文化的角度反思中国的慈善事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长足进展的原因,并分析中华慈善文明所包含的公共精神、家风建设与乐善好施等重要内容。慈善事业当前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是如何融入社会服务大潮所对应的内在需求。同时,本文还结合实际探索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专业慈善与社区慈善的有机结合。另外,本文展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国际化之路。以上诸内容都是关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前景的关键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 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报告(2021)——乡村儿童事业创新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乡村儿童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儿童自身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保障,更关系到国家未来新型农民的培养,关系到乡村人才队伍成长、产业振兴、农村富裕和农民幸福,以及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没有乡村儿童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本报告旨在推动我国乡村儿童事业发展共识达成和资源融合,凝聚各方力量,搭建乡村儿童发展“真”问题、“好”项目和“巧”方法的信息平台。作为首份聚焦乡村儿童发展的数据调查与研究分析报告,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家政策阶段性进展、乡村儿童发展特点、社会组织创新模式以及乡村儿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过去40年来,我国儿童政策逐步与国际儿童公约机制衔接,不断加大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多层次保障力度,初步确立起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公平和儿科医疗资源均等化水平。社会组织创新探索乡村儿童发展模式,历经现金资助、多元项目模式、县域社会环境改造等不同发展阶段,为乡村儿童发展路径提供大量创新经验。展望“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我国乡村儿童发展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建立健全乡村儿童服务体系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