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传统中国学术的一个分支,其知识的传承方式,从先秦时期的“王官之学”到两汉的师徒授受,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医家对医学知识的垄断,无不呈现出知识传承的封闭性特征。隋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充实时期,国家医学教育制度的形成,医学知识传播者从“世业”到“官医”身份上的转变,使得医学知识传承的管道大为拓宽。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依赖于典籍,隋唐时期国家通过编纂医经强化了对于医学经典的解释权,士人自学习医也昭示着医学知识受众群体的扩大。从医学知识的构成来看,隋唐时期医经和经方的发展理路是有明显分野的。在官方力量的介入下,《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广济方》等方书的编纂表明,隋唐时期医学的发展重心开始向经方转移,士人搜集验方的风气更使得经方在医学知识中成为一门显学。经方的实用性与国家配置医疗资源的努力不谋而合,形塑了唐宋以降医学知识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