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云南文化治理报告

作者:
晏雄 王晓芬 牟军 何晓波 岳怡静 夏寒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字数:
39974字
所属图书:
云南社会治理年度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文化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方式和作用。近年来,云南各边境州市通过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对接,针对边疆民族文化多元、跨境民族众多的特点,将各民族传统的乡规民约、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相结合,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同时,由于云南边疆、民族、贫困的特殊性,文化治理仍然面临新的挑战。本报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对云南各州市开展文化治理有所禆益。

关键词:

文化治理效果评价云南省路径方法

作者简介:

晏雄:男,汉族,云南富源人,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云南老字号”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公共经济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治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先后在《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学术论坛》等CSSCI来源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10余项各级纵向课题;主持完成中央编办、云南省委编办等单位的委托课题10余项;在经济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编著5部。先后获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论文一等奖和全国MPA优秀教师等奖项。

王晓芬:女,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牟军:女,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晓波:女,社会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

岳怡静:女,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文化产业管理。

夏寒:女,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文化治理理论探究
  • (一)治理理论与文化治理
  • (二)文化治理
云南文化治理的现状
  • (一)繁荣公共文化,搭建文化治理平台
  • (二)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治理实效
  • (三)充分发挥民间宗教信仰和村规民约的社会治理功能
云南文化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文化治理规划制定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 (二)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职能定位有待厘清
  • (三)文化治理的主体有待多元化
  •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构建和完善
  • (五)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方式有待创新
云南文化治理的特殊性
  • (一)云南的边疆地域属性,决定了文化治理需要具有国际性视野
  • (二)云南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化治理要与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地位相契合
  • (三)云南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文化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 (四)少数民族文化是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接触和调适过程中容易被同化,因此文化治理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传承
云南文化治理创新前瞻
  • (一)建设边疆思想文化阵地
  • (二)发挥宗教文化的作用
  • (三)依托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力量,发挥民族风俗的约束功能
  • (四)发挥文化产业的治理功能
  • (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六)发挥民间组织文化交流的作用
  • (七)协调文化治理中的各种关系
  • (八)准确定位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职能
  • (九)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 (十)开发与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