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晏雄
机构:云南财经大学
个人简介:

男,汉族,云南富源人,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云南老字号”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公共经济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治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先后在《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学术论坛》等CSSCI来源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10余项各级纵向课题;主持完成中央编办、云南省委编办等单位的委托课题10余项;在经济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编著5部。先后获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论文一等奖和全国MPA优秀教师等奖项。

  • 云南社会治理年度报告(2016)
    晏雄 韩全芳 主编 ; 邹再进 马国芳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本报告是云南财经大学“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课题组的2016年年度报告,由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本校学者以及云南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研究人员撰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具有边境线长、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山地分布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等自然、文化和经济特殊性,其社会治理表现出典型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云南社会治理对“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打造云南沿边开放新高地,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辐射中心,推动云南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报告分为总报告和11个分报告。总报告梳理社会治理研究动态及政策走向,重点分析云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特殊性与治理举措。各分报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生态领域的治理展开全面研究。分报告结合云南实际,重点对云南的文化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旅游治理、社会组织治理、教育治理、农村贫困治理、非法移民的社会治理、生态治理和电子政务治理等领域进行了阐述,全面分析了云南社会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理举措。同时,报告全面梳理和回顾了云南民族团结和民族宗教工作的进展。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是云南社会治理中必须长期应对、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总体来说,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云南社会治理工作将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需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治理战略要求,结合云南现实,面向未来,总结云南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新模式。在这些方面,本报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 经济新常态下的云南社会治理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具有山地分布广、边疆线长、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自然和人文特点。云南边疆社会治理面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公共安全形势严峻、贫困面广和贫困程度深、边境非法移民众多等诸多特殊问题。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和创新云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举措,是促进云南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 云南文化治理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文化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方式和作用。近年来,云南各边境州市通过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对接,针对边疆民族文化多元、跨境民族众多的特点,将各民族传统的乡规民约、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治理理论相结合,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同时,由于云南边疆、民族、贫困的特殊性,文化治理仍然面临新的挑战。本报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对云南各州市开展文化治理有所禆益。
    关键词:
  • 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既具有一般产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性,又具有其特殊性——政治性和社会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代表的中缅跨境民族地区民族资源丰富、民族关系复杂,既为该地区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又可以发挥文化产业的社会治理功能,维护跨境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沧源县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社会治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和思路,对云南跨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