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主义、发展主义与法治主义:地方政府处理乌坎土地问题的基本逻辑
作者:
曾志敏
张严冰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5723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五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2.66-80
陈健秋
王名
摘要:
乌坎事件是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中国基层社会群体性事件。本文深入分析了乌坎事件充分暴露出来的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认为政府在处理乌坎事件中的土地问题上之所以难以找到一个让利益相关者都能接受的方案,正是因为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矛盾:内嵌于发展主义意识形态驱动的特定历史结构,社会主义的公平价值与发展主义的效率价值之间的矛盾并不能在保护私人产权的法治框架下得以有效解决。乌坎事件表明,主导了30余年的以效率优先为核心内涵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不得不走向终结,而社会主义原则将构成处理当前政治经济问题及社会矛盾的根本性政治原则。
关键词:
土地问题
乌坎事件
社会主义原则
发展主义原则
法治主义原则
作者简介:
曾志敏: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
相关报告
群体性抗争事件中的政策设计与社会建构——以乌坎事件的处理过程为例
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及应对——以乌坎事件为例
土地流转与乡村秩序再造导论
珠三角代耕粮农的支配与抗争
粮食征购中的国家权威
国家视野中的土地
在文化与理性之间
多重矛盾中的土地纠纷
土地与市场
土地与历史
文章目录
·
引言
·
矛盾体之一 处理土地问题的社会主义原则
·
矛盾体之二 处理土地问题的发展主义原则
·
矛盾体之三 处理土地问题的法治主义原则
·
结语 中国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