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人口分布与省级主体功能区划——以甘肃省为例

作者:
牛叔文 张馨 李永华 李怡涵
出版日期:
2009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7091字
所属图书: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口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口分布是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人地关系的一种反映。人类生存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强烈影响都使得人口空间分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地理分区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障碍。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人口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国家提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是我国区域政策的重大调整,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人口是影响生态保护、社会发展和区域协调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口分布、人口流动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域上承载人口的潜力,可为省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甘肃地域狭长,地理要素在空间上的变化复杂,资源组合类型多样,使得人口分布既有分散性,也有集聚性。在甘肃的主体功能区划中,我们将人口聚集度、人口流动强度作为定量评价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统筹考虑未来人口聚集、经济集中、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提出引导劳动力向重点开发区集聚、促进人口向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区域集中、实现人口和自然相协调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牛叔文:

张馨: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李永华:

李怡涵:

文章目录
影响甘肃人口分布的自然、社会因素
  • (一)自然地理因素
  • (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 (一)评价方法
  • (二)资料来源
  • (三)评价结果分析
  •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