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西部发展的推行力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地实施,包括藏羌彝走廊在内的民族地区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目前民间投资和政府扶持力度都空前加大,“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但是鉴于既往的“发展”模式业已表明其自身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提出必须重新讨论和检验过去的“发展”理念和推行方式。首先,对民族地区的习惯性论述模式、“现代性”话语、“发展权”表述以及“扶贫”定义等,都因主流话语的强势而让一些少数民族陷入“被表达”的窘境,造成的理念偏差应得到新的审视。其次,如何让其真正获得主体地位,作为文化的持有者而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能延续和守住文化传承,是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再次,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警惕发展实践中的经济中心主义和唯工商逻辑思维,也是亟待深入讨论的议题。最后,甚至包括正在受到普遍鼓励的旅游开发也有其自身的限度,内含着破坏性的一面,也有重新总结和反思的必要。总之,要尽力避免将未经充分检讨的既往发展模式盲目复制给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