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民族走廊的民族·社会·文化的研究路径——以藏羌彝走廊为例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字数:
20862字
所属图书:
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走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并列举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因历史上的东西方交流,作为例证十分合适。日语中没有“走廊”这样的词汇,但有与汉语“走廊”意思相似的“廊下”(rouka)、“回廊”(kairou)、“回廊地带”(kairou chidai)诸词,日本《广辞苑》在解释“回廊地带”时,引用的例证是与两次世界大战关联密切的“ポーランド回廊”(Polish Corridor,波兰走廊)。而英文单词“Corridor”,在1943年版的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中第一个意义为“passageway”(通道、走廊),第二个意义为穿越他国领土以获得出海通道的狭长地带(narrow strip of land across territory previously foreign,joining a country to its seaport.)。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中所举例子也是“Polish Corridor”。

关键词:

研究路径民族走廊藏羌彝走廊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前言
·“藏羌彝走廊”的概念名称提示
民族走廊的先行研究
  • (一)陶云逵的空间移动便利论
  • (二)马长寿的嘉绒实质走廊论
  • (三)任乃强的岷江通道论
  • (四)石泰安的地理空间还原论
  • (五)孙宏开的语言分布空间投射论
藏羌彝走廊问题及现行的研究途径
  • (一)藏羌彝走廊问题
  • (二)现行的研究途径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