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路桥建设业中包工头工资发放的“逆差序格局”——“关系”降低了谁的市场风险

作者:
蔡禾 贾文娟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7256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市场交换中,合同总是不完备的,人们难以借此应对未知的情况(Williamson,1985),而社会关系则能够控制和减少与交易或企业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社会关系为我们理解斑驳陆离的市场行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企业的层面上看,无论在发达工业国家,还是在市场转型国家,企业组织都会通过社会关系寻找合作的伙伴、促进合同的建立、保证生产的进行与合同的执行,并维持彼此的合作关系(参见Macaulay,1963;Granovetter,1985;Uzzi,1999;Zhou,etc.,2003;罗家德等,2007),市场交换中对社会关系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还能够激励双方对利益的分享。从个体的层面上看,在一个发育不良的劳动力市场中,人们不得不借助社会关系来降低各种风险。例如,在对中国农民工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指出,农民工通过“关系”进行流动不仅有利于降低其求职成本,还能够规避城市社会的威胁——包括降低工资发放的不确定性(李培林,1996;赵树凯等,1997;翟学伟,2003;沈原,2008)。总之,上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无论在西方企业交易,还是在中国农民工寻职的情境下,社会关系都不仅能够降低风险,还有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达成。但是,在这些睿智的分析中似乎隐含了一种预设,即“关系”双方始终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我们并不否认社会关系抵御风险的作用,但我们怀疑关系的双方是否始终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关系在降低风险上对于双方是否具有同样的效用?我们的问题源于我们对路桥建设业中包工头与工人之间劳动关系的观察。

关键词:

家庭家庭道德家庭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

蔡禾:1954年出生,1987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与企业组织,先后出版《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城市社会学讲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失业者群体特征及其社会保障》、《文明与代价——婚姻的嬗变》、《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贾文娟: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生(2011~2012年),上海市晨光人才(2017~2019年),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社会》《开放时代》《探索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数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专著《选择性放任:车间政治与国有企业劳动治理逻辑的形成》获第三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2017)。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关系”失效 路桥建设业中工资发放的“逆差序格局”逻辑
  • (一)包工队中的关系结构
  • (二)包工头遵循的工资发放逻辑
不确定性的来源、“关系”的性质及与市场风险的降低
  • (一)不确定性的来源
  • (二)“关系”的性质
  • (三)不确定性来源与“关系”的性质
·“逆差序格局”的选择
“逆差序格局”何以可能
  • (一)“关系”中的雇佣权力
  • (二)“关系”中的非正式约束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