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作者:
李具恒 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报告页数:
44页
报告字数:
2978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70%。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的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文化、技术、景观高度融合的新型城市,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是人类绿色生产、生活的宜居家园。本报告承继2012~2016《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整合各年的研究成果,汲取社会各界的合理化建议,观照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进展和新理念,将历年研究报告确定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型、景观休闲型、绿色消费型、综合创新型等六种类型城市凝练为环境友好型、绿色生产型、绿色生活型、健康宜居型和综合创新型五类城市,并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动态评价模型,对全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从综合和分类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健康城市绿色生产型城市可持续城市

作者简介:

李具恒:教授,经济学博士后,兰州城市学院商学院院长,兰州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刘举科:男 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兰州城市学院原副校长、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孙伟平:博士,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哲学》杂志主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

胡文臻:1963年11月2日生。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林产工业联合会杜仲产业分会副会长,安徽省庄子研究会副会长,特约研究员,博士。特约研究员。擅长以哲学思考研究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合作研究主编《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2)、(2013)、(2014)、(2015),引导城市管理者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获得2015全国优秀皮书二等奖。合作研究主编《杜仲产业绿皮书·中国杜仲橡胶资源与产业发展报告》(2013)、(2014-2015)。合作研究“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杜仲橡胶新品种培育种植)”项目并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列入201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出版专著《第一层级复合产业哲学——以杜仲橡胶资源培育复合产业研究为例》。在核心期刊《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发表论文《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文章目录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
  • (一)生态文明制度定位生态城市建设方向
  • (二)健康城市凸显生态城市建设时代主题
  • (三)“城市双修”凝聚生态城市建设新理念
  •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城市核心理念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健康评价
  • (一)生态城市健康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 (二)生态城市建设分类评价分析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
  • (一)牢固树立可持续城市理念,积极建设可持续城市
  • (二)聚集城市特色模式要素,持续建设五大类型城市
  • (三)创新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 (四)积极培育城市生态文化,集聚生态城市精神财富
  • (五)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实现生态城市高级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