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曾刚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个人简介:

男,196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委员会副主任,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的多本专著先后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发行。

  •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张广智阎晓辉 陆大道李景源 顾问 ; 刘举科 孙伟平 胡文臻 主编 ; 常国华 高天鹏钱国权 曾刚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2015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生态城市健康状况排名前10名的分别为:珠海市、厦门市、舟山市、三亚市、天津市、惠州市、广州市、福州市、南宁市、威海市。除常规的生态城市评价分析外,本报告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发布了生态城市建设“双十事件”,对健康城市、海绵城市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生态城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然而,囿于多方面的原因,生态违法事件仍然频发,雾霾、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治理仍需时日,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民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非常强烈,生态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需要通过“四轮驱动”,共同努力加以实现。
  • 综合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先行者,是以创新创业系统和绿色生态系统为核心的空间载体。为了评估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的建设现状,明确发展短板,本报告构建了包含14个绿色生态类核心指标与5个创新创业类特色指标的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借助2015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综合指数、系统聚类等方法,对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并与往年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苏州、广州、杭州、武汉、厦门、西安名列综合得分前十位;根据聚类结果,百强城市分为综合创新型、环境经济型、生态社会型和科技资源型四类;根据空间分布,百强城市的平均得分呈现出东部高、西部次之、东北再次、中部最低的空间格局:在七大经济区划中,华东、华南和华北区域的城市创新创业能力和生态经济方面均表现突出,西北、西南区域城市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对较弱,但生态环境良好,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在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建设与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均表现欠佳。
    关键词:
  • 2016年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双十”事件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2016年十大环境事件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评选出来的。首先,根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报刊的新闻报道构建基础数据库,通过提取“生态”“生态周刊”等版面报道,辅以“环保”“环境保护”“生态”“污染”等主题关键词的补充搜索,共收集相关新闻报道1880条。其次,界定“城市环境事件”具有过程投入大、结果影响大、主要受到人为因素作用、并能够明确定位到一个或几个城市等特征,依据这些特征,筛选出“城市环境事件”475条。再次,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功能及百度事件搜索热度,将475条报道依据下载量进行排名。最后,结合2016年国家出台的重大生态环境类政策的指导方向,参考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报告的综合排名,剔除事件类型相近的案例,经专家组审议,最终确定2016年度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双十事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