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社区治理改革的背景及动力机制比较

作者:
李增元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2913字
所属图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新社区建设及治理改革从形式上来看是由国家主导推动的。然而,基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地在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环境及基础不同,农业型地区、非农型地区以及工商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实施农村社区治理改革的背景与动力既呈现诸多共性特征,也有诸多差异之处。
关键词:

城镇化产业结构农业

作者简介:

李增元:现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人员,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研究方向为城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农业经济问题》等发表论文50余篇,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近20次;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撰写的智库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2次,省部级领导批示10次,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采纳25次。科研成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优秀博士后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奖励10余次。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发展需跨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 一、农业型:农村资源整合与产业园区化
  • 二、非农型:工业开发与第三产业发展
  • 三、工商型: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市化
第二节 社会建设需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 一、农业型:缓解维稳压力与增强管理、服务水平
  • 二、非农型:推动传统村庄治理方式转型
  • 三、工商型:化解农村矛盾与农民市民化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需落实:城镇化建设
  • 一、农业型: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
  • 二、非农型:推动城市建设与扩容
  • 三、工商型:改变僵化、滞后的城镇体系
小结
  • 一、共性特征:重服务、强管理、调产业结构与维护稳定
  • 二、差异之处:逻辑起点及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