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业的特性与发展趋势

作者:
朱启臻
出版日期:
2009年4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31001字
所属图书:
农业社会学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以获得人类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没有农业就失去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阐述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农业不但具有其自然特性所决定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也表现出其经济学和社会学特性。农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产品,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对生态保护、环境净化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农业本质的探讨和农业的社会价值是本章讨论的重点。农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明确农业系统的整体结构,掌握其发展规律才能科学认识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对农业本质和特性的研究是农业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发展趋势农业本质

作者简介:

朱启臻:1957年生于北京市房山区。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

文章目录
人们对农业认识的发展
  • (一)农业发展阶段
  • (二)对农业的认识
  • (三)对农业性质认识的几个误区
农业的本质
  • (一)自然科学的农业
  • (二)经济学的农业
  • (三)社会学的农业
  • (四)全面地看待农业的功能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 (一)规模化农业
  • (二)设施化农业
  • (三)可持续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