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模式创新:社区治理的创新组合

作者:
葛天任
出版日期:
2019年9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9830字
所属图书:
碎化与整合——中国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导语:基于社会学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理论,以及特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证案例,本章系统总结分析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四种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其中,政府主导模式是主流模式,制度优势明显,但总体难以激发社区活力。市场主导模式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发展潜力较大,但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社会自治模式最符合制度设计,但发展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需要予以鼓励和支持。专家参与模式在治理导向方面更具客观性,但是由于相对缺乏资源动员能力,可持续性较弱。因此,应该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更为完善的监督、问责、反馈和参与机制,通过相应制度和政策调整,推动建设一个自治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企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推进,国家开始倡导、推行社区建设,社区制得以逐步建立。近年来,全国各地社区治理创新案例不断涌现,总体上看,社区治理主体正从传统的“一元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治理方式也从传统的“自上而下”向“双向互动”、“多元互动”的方式转变。

关键词: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创新组合

作者简介:

葛天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社会学博士、建筑学硕士,武汉大学建筑学与经济学双学士。主要研究领域:城市政策与规划、中国政治与政策、国际政治经济学。

文章目录
政府主导模式:制度优势明显,但难以激发社区活力
  • 1.政府代表公权力,资源动员能力强
  • 2.社区治理绩效难以衡量,基层领导者缺乏激励
  • 3.政府干预越强,社区自治能力越弱
市场主导模式:资源配置能力强,但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 1.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天然合理性
  • 2.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强,潜力较大
  • 3.社区公共服务具有外部性,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社会自治模式:最符合制度设计,但发展遇到困境
  • 1.社会自治模式符合制度设计和政策预期
  • 2.社会自治模式能够激发社区活力
  • 3.社会自治模式遇到发展困境
专家参与模式:治理的客观性较强,但可持续性较弱
  • 1.专家参与模式具有深厚历史传统
  • 2.专家参与模式有利于探索改革方向
  • 3.专家参与模式难以持续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讨论:四种模式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