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立足于S县的实际情况,对在当地进行院舍型救助的那个非政府组织进行了长期的参与式观察,同时拜访了当地所有的“阳光家庭”,并与“阳光家庭”的父母相识。在了解“阳光家庭”的背景以及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对“阳光家庭”进行了参与式观察与访谈,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由于地理位置、安置方式、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内部一致性等因素,决定了这两种不同模式中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污名状况存在较大的区别,进而影响儿童的需求满足状况。本研究力图比较两种不同救助情境中儿童的社会支持、污名及需求满足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