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超慈善——2017年中国慈善新时代的特征及其由来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344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6.3-18
康晓光
冯利
摘要:
最近十年来,在中国慈善领域中,“一簇新现象” 爆发性地涌现。做慈善不再是专业慈善组织的“专利”,个人或几个朋友合伙发起和组织慈善活动蔚然成风(如多背一公斤、随手拍),做慈善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企业做的慈善也越来越精彩 (如百胜餐饮集团的捐一元、腾讯的99公益日、阿里的淘宝公益宝贝计划),媒体主持的慈善项目也是轰轰烈烈(如新华社的公益广告大赛、《公益时报》 的中国公益年会)。慈善内涵日益多元,不仅关注传统的社会问题 如扶贫济困、 教育、环保),小众的需求也受到关注(如罕见病群体),高端的需求同样受到关注(如健身、朗诵、合唱、临终 关怀、科普、非遗保护)。慈善的方法和工具越来越丰富(如众筹、线上募捐、捐步数、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冰桶挑战、时间银行)。慈善组织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非正式组织(如越野E族、夕阳再晨团队)、网络型组织(如公益筹款人联盟、河流守望者网络)、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如腾讯公益、易宝公益圈)、虚拟组织(如米公益)纷纷涌现。围绕慈善的合作无处不在,慈善领域内部的合作蓬勃发展,跨界合作日益深化。
关键词:
互联网
超慈善
慈善模式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捐赠人建议基金慈善模式研究
互联网、快速交通与人类学研究转变
互联网与95后乡城流迁底层青年的多重时间性
互联网中的日常“隐私”实践——基于青年群体的质性研究
互联网研究:中国人类学发展新路径
中国青年网络参与报告
互联网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网络文化概述
关系型消费的建构——网红经济的文化解释进路研究
网络族群的缘起与发展——族群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文章目录
·
新现象
研究思路
1.跳出慈善看慈善
2.跳出当下看当下
从前现代慈善到现代慈善
1.前现代慈善
2.现代慈善
从现代慈善到后现代慈善
1.社会变量的作用
2.技术变量的作用
3.两大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后现代慈善诞生
·
超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