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个体特殊性——村民行动的差异
作者:
出版日期:
2019年1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3564字
所属图书:
生计过程中的农民行动逻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1.138-157
侯婧
摘要:
农民作为群体具有一些共性,但是在农民群体中,每个农民因为其生活背景、经历、性格、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其行动也体现着不同的特征。农民的行动所依据的逻辑,是农民所熟知了的、内化了的甚至视为当然的知识。即使农民具有共同的地方文化背景,在其生计的过程中,虽然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具有其共性的特征,但是个体农民的特殊性并不应该就此而被忽略。相反的,个体农民的特殊性才更能说明农民个体因为其生计背景的不同,其行动的特征和逻辑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农民行为与决策具有其内生性,需求不同,所处的层次不同,其行为与决策过程就会有所差异;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农户的行动就会有差异。因此,要合理解释农民行为和决策过程中的特性,不能只是在理论层面讨论农民的问题,因为这往往会与处于具体情境中的农民的行动产生距离。
关键词:
农村社会
个体特殊性
村民行动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唯物史观社会学
“姊妹”并不平等——基于一个东北农村女基督教徒的研究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农户访谈个案研究
养老保险(1998年以后)
《中国农村福利》结束语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及福建农村公共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当代中国农村地区社会资本研究导论
城市社会学领域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
文章目录
农民行动的阶段、阶层论
1.“安全第一”“追求利润”,农民发展的不同阶段
2.需求差异——不同层次农民的行动特征
3.有限理性——农民理性的不同体现
个体农民的行动逻辑——几个案例
1.探索创新型
2.风险规避型
3.劳苦规避型
4.试错型
5.从众型
6.顽固型
7.惯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