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农村福利》结束语

作者:
潘屹
出版日期:
2014年1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341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福利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农村社会福利近十年有了新发展。在医疗卫生保险方面,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2012年我国开始实施城乡大病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方面,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出台。救灾和贫困救济社会救助体系法规包括了2007年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4年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制度,2006年对1956年制定的农村五保制度的修订,2003年农村贫困家庭社会援助制度的建立,2003年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2004年的教育援助、住房援助和2003年的司法救助制度。

关键词: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农村社会

作者简介:

潘屹:0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获得芬兰坦佩雷大学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专业社会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和政治科学系及东方系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民政部社会政策研究室和《中国社会报》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福利专业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慈善联合会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特邀理事等职。研究兴趣为: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福利国家模式与制度、福利思想及欧洲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老年社会服务等。主要学术著作:《论中国国家福利的重构》(2007)、《家园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析》(2009)、《西方普遍主义福利模式的演变和启示》(2011)、《福利制度的效益和可持续——欧盟社会投资政策解读》(2013)等。作为骨干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的基础设计”(2010~2012)、“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2010~2012),主持和参与国家老龄委委托、联合国人口基金支持的“国外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和评估研究”(2012)及民政部委托的“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框架设计”(2012~2014)等项目。

文章目录
·中国农村福利框架 一种中国“模式”
中国农村福利的特征
  •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 2.国家的作用
  • 3.集体主义的基础
  • 4.基层民主政治的进程
  • 5.社区网络
  • 6.社会主义特征
意义
  • 1.中国农村福利体系和谐发展
  • 2.福利不全以社会支出的数额体现
  • 3.人民的福祉是发展的目的
  • 4.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 5.古代哲学的天下大同与西方福利的大普遍主义
·讨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