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民间组织荫蔽下的村庄意识——京西古城村秉心圣会研究
作者:
苗大雷
出版日期:
2008年1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字数:
28762字
所属图书:
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1.216-252
李小云
赵旭东
叶敬忠
摘要:
本文回顾了北京妙峰山香会组织的历史发展,描述了妙峰山香会为代表的民间组织在当今社会遇到的困境,阐述了妙峰山香会转型时村庄意识的作用。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民间组织
民俗
作者简介:
苗大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村落宗族的复兴与祭祀空间——以闽北剧头村祖先祭祀与民间信仰为中心
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
试论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互融共生性特征——以鲁西南两村祭祀类民间信仰事象为研究个案
宕昌的家堂龙王神
安徽省盐铺村的民俗
东北信仰民俗
贵州省晴隆县长流乡喇叭苗人生礼仪调查
福建省的村庙组织
福建村庙的集体性仪式活动
屯堡人家的节气与会口
文章目录
·
引言
村落的传统与秉心圣会的形成
(一)秉心圣会的起源
(二)秉心圣会的组织与活动
(三)秉心圣会的活动理念
秉心圣会的改造与延续
(一)花会 政府的征召
(二)娱乐 群众的适应
(三)踩街与朝顶 失而复得与得而复失
村庄意识与秉心圣会的新生
(一)理事会管理下的会员制
(二)村庄意识 秉心圣会运作的内在动力
结论与讨论
(一)民间组织与村庄意识
(二)田野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