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抗逆力理论的缘起与核心观点
作者:
曾静
出版日期:
2013年10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6254字
所属图书:
抗逆力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25-33
田国秀
李冬卉
摘要:
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焦点逐步从关注问题转移到关注人们内在优势,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由此,抗逆力研究脱颖而出,并成为国际范围内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抗逆力理论的缘起及其核心观点,对抗逆力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科学
构成要素
保护因素
抗逆力理论
运作模型
作者简介:
曾静:
相关报告
农村研究与社会科学本土化
互联网研究综述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方法观念及其哲学基础:简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
R语言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学术勇气和社会担当:悼念陆学艺
R语言与社会科学调查数据分析结语
普通社会学纲要导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览表(社会学部分)(1999~2002)
文章目录
·
抗逆力(resilience)研究 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
抗逆力内涵的解读
(一)抗逆力是能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二)抗逆力的表现形式
(三)抗逆力的构成要素 I have,I am,I can
·
抗逆力的运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