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关系密集型市场的成因与后果
作者:
李林艳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503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社会学四十年(1979~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7.335-350
杨典
符平
摘要:
关系密集型市场何以形成,又带来怎样的后果?笔者尝试从房地产市场的两个显著特性入手来加以阐明:其一,房地产市场属于资金密集型市场;其二,房地产市场属于深度嵌入型市场。资金密集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发育和发展初期的资金短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房地产行业内部的运行紧张;而深度嵌入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易于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二者构成了我们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线索。在笔者看来,房地产企业以关系取向的文化共识为策略装备,以松动各种外部制度约束为手段,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短缺,在“东奔西突”中赢得市场生存机会的同时,也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关系密集”的特殊市场氛围。
关键词:
关系密集型
市场形态
关系分化论
作者简介:
李林艳:
李林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相关报告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嵌入性与关系合同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
生活质量测量方法研究
通向市场的社会实践理论:一种再转向
产权怎样界定——一份集体产权私化的社会文本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家庭经营的成本核算与经营决策——以白洋淀塑料加工户为例
文章目录
关系密集型市场形态的形成
(一)社会关系与资金运用
(二)制度基础与微观环境
(三)文化特质与利益组合
关系密集型市场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一)市场的失序与脆弱
(二)社会结构的失衡
(三)“关系黑洞”与转型经济的迷途
关系分化论的构想
(一)关系趋势的三种判断
(二)关系分化论的提出
(三)超越强弱关系的二元分立
·
本研究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