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
作者:
刘少杰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991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社会学四十年(1979~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7.95-105
杨典
符平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生活在越来越广阔的层面上发生了深刻转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人们的选择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然而,当我们说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时,仅仅说明人们的选择行为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并非说人们的选择行为实现了彻底转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感性选择,与理性选择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关系。如何认识两种选择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关系,是认识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理性选择
感性选择
作者简介:
刘少杰:
安徽含山人,生于1953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报告
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
有底限的模糊运作:公益项目的一种运作模式——C基金会推行“GS计划”的个案分析
社会组织在研究生教育治理中行为模式的理性选择
农民工城市住房的流动性约束及其理性选择
再生产的次要路径:毕业选择期望
水库移民创业逻辑:理性选择与社会建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影响因素
城乡青年的教育与就业
启动内需投资的就业效果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沿海地区企业访谈资料
文章目录
·
经济生活中的两种选择方式
·
理性选择主导下的感性选择自觉
·
理性选择感性化与感性选择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