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合作治理框架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有效性问题研究——以“嘉兴模式”为例

作者:
朱浩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620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 第15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日益加剧,依靠公众参与提高环境治理绩效逐渐成为共识,但其真实效果往往受到质疑。基于有效的公众参与意味着主体之间的良好合作,合作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本文以“嘉兴模式”为例,在合作治理的框架下从制度情境、主体结构和网络、协作机制、共识达成等方面,对环境公众参与合作的过程进行考察,对其过程和绩效进行评价,提出通过授权、增强社会主体的自组织能力以及制度保障机制等方式来改进环境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公众参与合作治理嘉兴模式

作者简介:

朱浩: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合作治理与公众参与的解释性框架
案例呈现: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嘉兴模式”
  • (一)案例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案例分析
“嘉兴模式”中的合作绩效和公众参与有效性
  • (一)就主体合作来说,管理色彩严重,尚未形成良好的信任机制
  • (二)社会主体的行动依赖于政府主导和推动,自组织运作能力较弱
  • (三)合作行动的制度化具有外生性,主要服务于政府的环境管理目标
讨论及建议
  • (一)进一步授权以提升政策议程的开放性和多主体参与的主动性
  • (二)提升社会组织的自组织运作能力和社会信任水平
  • (三)构建和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