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重塑公司战略:中国从多元化到专业化

作者:
杨典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3804字
所属图书:
公司的再造:金融市场与中国企业的现代转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20世纪60~70年代,尽管美国大公司广泛采用了集团公司模式(the conglomerate model)和多元化战略(diversification strategy),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这些战略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多元化战略在提高公司业绩、增强公司竞争力方面是无效的。因此至20世纪80年代,多元化集团公司模式开始失宠,提升专业化成了美国大公司在过去三四十年的战略趋势。比如,1980年,只有25%的美国大公司集中于单一行业(a single 2-digit industry)运营,而到1990年这一比例达到了42%(Fligstein,1991;Davis,Diekmann & Tinsley,1994;Zuckerman,1999,2000)。在其他发达国家或新兴经济体,也有不少因素在推动公司模仿、采纳美国盛行的专业化战略:企业所在国政府会要求企业停止多样化运营以提高公司绩效;机构投资者会迫使公司去多元化(de-diversify)以提高投资回报;公司董事会中的外籍董事也会要求企业采取更加集中化的战略;商业教育者和咨询顾问在其教学和咨询服务中,也十分推崇美国大公司的专业化战略(Ramaswamy & Li,2001)。美国大公司的专业化趋势通过“制度同构”(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机制在全球各地得以广泛传播,彰显了公司多元化战略研究采用经济社会学和新制度主义视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中国多元化专业化公司战略

作者简介:

杨典: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19年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英文刊《中国社会学杂志》(The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执行副主编。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致力于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和全球化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人民日报》、Social Sciences inChina等中英文刊物,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网络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社会机制研究”(16BSH075)等多项研究课题,著有《公司的再造:金融市场与中国企业的现代转型》等多部著作;曾获2011年、2017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优秀对策信息情况报告类特等奖、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文章目录
多元化战略在中国的兴衰
  • (一)多元化公司模式在中国的兴起:1978~1997
  • (二)多元化战略的衰落:“后1997”时期
新制度主义的公司战略分析框架
  • (一)效率、理性与多元化战略
  • (二)公司多元化: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解释框架
理解中国企业的多元化:几项假设
  • (一)国有股权与公司多元化
  • (二)企业行政级别和多元化
  • (三)资本市场与公司多元化
  • (四)多元化和公司绩效
数据和研究方法
  • (一)样本
  • (二)测量指标
  • (三)模型
模型分析结果
  • (一)多元化程度作为因变量
  • (二)公司绩效作为因变量
·制度环境与公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