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大革命时期具有政权性质的农会组织

作者:
许欣欣
出版日期:
2010年9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字数:
2704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民组织化与韩国经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中国近代史上,农会作为农民自己的组织,作为改造社会的一种群体组织的出现,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1921年9月成立的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具有鲜明阶级色彩、以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为己任的新型农会。虽然只存在了不到3个月,却拉开了中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序幕。

但是,农民运动的高潮则是在国共合作形成后才出现的。1924年1月,国共合作实现后,有共产党人参与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和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所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农民运动问题的决策和措施,为农民协会的普遍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共产党农会政权组织

作者简介:

许欣欣:女,北京市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1996~2007年,先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做访问学者,早期关注社会分层与流动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结构变迁与社会流动》(专著)、《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演变趋势》(论文)、《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论文)、《社会、市场、价值观:整体变迁的征兆》(论文)、《中国乡村建设与改造的案例研究》(研究报告)、《韩国农协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

文章目录
大革命时期新型农会组织创建的社会背景
  • (一)土豪劣绅对乡村政权的把持
  • (二)土地占有日趋集中
  • (三)农村社会阶级构成的显著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农会组织的建立
  • (一)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的创建
  • (二)广东海丰赤山农民协会的建立
·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领导机构的设置及农民协会章程的制定
国共合作旗帜下各地农会组织的空前发展
  • (一)广东省农会组织的发展
  • (二)湖南省农会组织的发展
  • (三)其他地区农会组织的发展
  • (四)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大革命时期农会组织的基本结构与相关规定
  • (一)严格的组建程序
  • (二)严密的五级直属组织系统
  • (三)以广大贫苦农民为主体的成员构成
  • (四)农会活动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的主要活动
  • (一)对北伐战争的有力支援
  • (二)开展反帝斗争
  • (三)掀起农村大革命的壮举
大革命时期农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政治联盟
  • (二)准政权型的农民自治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