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阈限时空
作者:
王琛
出版日期:
2012年6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1966字
所属图书:
漂移的时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6.68-86
王琛
摘要:
本文作者运用人类学仪式研究的“阈限”这一视角来描述苗族流动人口的行为及过程。离开家乡的漂泊生活使她们成为脱离“结构”的人,一群处在模糊时空中的人。人类学的仪式分析,尤其是阈限三阶段的模式经常被用来进行宗教、旅游、民俗节庆等的阐释。仪式一般具有三段式的过程和正反二分的特点:“分离—阈限—回归”、“结构—反结构—结构”、“世俗—神圣—世俗”。学者常常将仪式性时空如旅游节日等“反结构” 状态视为对日常、世俗、循规蹈矩、沉闷的“结构”状态的一种“反拨”,因而具有创造性的积极意义。人们确实可以期待外出旅游能起到这种功能———通常来说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实际的情形是复杂得多的。 从流动的角度看,“阈限”时空并不总是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它也可能带来“反结构”状态下的规则失范与行为分裂。
关键词:
农民工
人口流动
苗族
阈限理论
作者简介:
王琛:
相关报告
移民时代的人类学研究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绪论
寻找新的空间:在现实与历史中
关于流入城市农民研究的一些理论
历史进程中的农民工与他们的孩子
序言
雷山苗族鼓藏节田野调查报告
苗族山林契约文书著录整理规范研究——从姜于休家藏契约整理校注谈起
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
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与地方政府
文章目录
·
阈限 三段式过程与二分法
·
扒火车 走天下
·
逾越那道边防线
·
驱赶与收容
·
空间的内外之别